云立方微米級干霧抑塵裝備挑戰PM2.5
來源:市場部
|
作者:smartfog
|
發布時間: 2016-04-14
|
823 次瀏覽
|
分享到:
實際上,PM2.5 這個詞對于國人來說,熟知的時間并不長,但是隨著霧霾灰霾天氣的增多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它的危害: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, 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,要比沙塵暴更大。
實際上,PM2.5 這個詞對于國人來說,熟知的時間并不長,但是隨著霧霾灰霾天氣的增多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它的危害: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, 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,要比沙塵暴更大。粒徑在 10 微米以上的顆粒物,會被擋在人體之外;粒徑在 2.5 微米至 10 微米之間的顆粒物,能夠進入上呼吸道,但部分能夠通過痰液排出體外,鼻腔內部的絨毛也能阻擋一部分,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小;而粒徑小于 2.5 微米的細顆粒物,不易被阻擋,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,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,引發哮喘、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疾病等。 2.5 微米是個什么概念?一根頭發絲的直徑因為性別或者人種的差別,基本上在 100 至 70 微米之間,也就是說,PM2.5 的細顆粒物構成,是頭發絲直徑的 1/30或 1/40。形成 PM2.5 的污染源有許多,自然揚塵會形成一些,家庭做飯、汽車尾氣會提供一些,就連抽煙都會對 PM2.5 的增加“作出貢獻” ,但更主要的來源還是工業生產。
我們把粉塵的排放分為有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。前者的意思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,通過煙筒等管道排放,這方面可以通過一些設備加以控制;后者的意思是,粉塵的排放不在密閉的空間內,排放也無規律可循,甚至是直接排放到空氣中。當水霧顆粒與塵埃顆粒大小相近時,吸附、過濾、凝結的幾率最大” ,這是微米級干霧抑塵產品的理論基礎。通過音爆的二次成霧原理,微米級干霧抑塵產品可以將水分子打碎成 1 到 10 微米的干霧,這樣對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,特別是對直徑在 5 微米以下的可吸入粉塵顆粒,能夠進行有效吸附,凝結成團、沉降,最終實現抑塵,抑塵能力達到了 95%以上。
微米級干霧抑塵裝備、遠程射霧器等環保產品,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國內電廠、港口、煤礦、鋼鐵、化工等行業,解決煤場、露天堆料場,物料破碎、篩分、輸送、裝卸等容易產生粉塵污染的工業生產場地。就如同“防患于未然”和中醫治未病的理論一樣,干霧抑塵產品能在粉塵揚起之前對粉塵加以控制。舉例來說,在煤炭的轉運場地,在卸下煤炭的同時啟動干霧抑塵裝置,就能將細顆粒物通過干霧加以抑制。目前工業除塵中多數采用“布袋”方式來控制粉塵,布袋抑塵就像一個大的吸風機,將含有粉塵的空氣吸入裝置,再通過氣流和裝置把粉塵像“篩子”一樣篩出。但是這種方式的不利之處在于占用空間巨大,無法全封閉,而且耗電巨大,在節能減排的當下,很容易顧了一頭丟了另一頭;噴淋灑水則是另外一種常見的方式,但是噴淋灑水的水分子顆粒太大,無法與工業生產排放的微小顆粒結合,抑塵效果同樣不佳。干霧抑塵產品與噴淋灑水方式相比,在水的消耗上減少九成以上;與布袋抑塵相比,能耗減少更多——我們的產品能耗僅相當于兩臺電視機的能耗。使用者很容易通過實踐得出這種結論。